年終將屆,又一波轉職潮在辦公室裡蘊釀著。

換工作時,你會理性地分析自己的優缺點,還是跟著內心蠢蠢欲動的慾念走?

在義大利文學家但丁大型詩作《神曲》中,貪婪(Greed)、懶惰(Sloth)、嫉妒(Envy)、欲念(Lust)、暴怒(Wrath)、傲慢(Pride)、饕餮(Gluttony)等七種人性的弱點,不斷在煉獄中,折磨著悖離人間,疲憊不堪的靈魂。

職場雖不是煉獄,但這7個人性弱點,卻也是許多人在面對生涯抉擇時,一不小心就會掉入的思考陷阱,讓人偏離了正途。

迎接新的一年,2008到底走或留? 要想聰明換工作,唯有釐清這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才可能避開危險,累積更漂亮的生涯籌碼!

 

盲點1. 懶惰(Sloth)---工作壓力太大,只有「逃」一字能解決

懶,可能是找不到生涯的方向,興趣沒有到位,以致於驅使向上的引擎無法發動。

這樣的情況,特別容易發生在初入社會的前幾年。 

東森房屋行銷部企畫處經理陳偉文,回想退伍後,在不瞭解自己興趣情況,即被房屋仲介業新人培訓六個月保障底薪所吸引。

當時缺乏人生目標,對業務延攬顯得懶散,保障期限一到,承受不了主管的期待,便倉皇「逃」出這個行業。 

因為「懶」而意志消沈的他,輾轉幾年隨波逐流,直到被家裡突如其來的經濟困境,內心某個聲音才被喚醒。「當債主上門時,就好像是一種『被雷打到』的感覺,我猛然知道自己應該要振作了!」陳偉文打趣地說。

他一路從工商記者、網路公司副總編輯,到獨力招商企畫的室內設計雜誌主編,不脫業務的範圍,而且技巧愈來愈純熟,「想想『懶』不過是一個念頭,只要早點轉過來,也許不會走那麼多的冤枉路!」 

壓力可以加速成長,是職場不變的法則。若只是單純的怕累、怕吃苦,你必須思考你的人生追求,究竟是找一個沒有壓力的工作比較划算,還是一個可以學習克服壓力的工作比較值得? 

美商宏智企管顧問公司事業發展暨行銷處協理李岳倫曾碰過一個部屬,外型與才華俱佳的她,本是明日之星,沒想到稍遇不滿意的客戶,或臨時指派工作,便誆稱自己憂鬱症復發,開始不斷的請假,在有壓力就逃避的惡性循環下,索性像人間蒸發似的消失在職場。

年輕的時候,不試著去迎戰壓力,久而久之,成就感沒有逼出來,會對自己愈來愈沒自信,隨著年紀漸大,未來將更難有所發揮。

當然,人生並非只有工作這一個選項,在工作上步調緩慢的人,或許在生活層次,有豐富動人的一面。 

李岳倫就有一位專業能力很強的同事,為了兼顧家庭,決定在家裡接案子。

放棄響亮職稱,甘心隨夫婿外派到國外,看似有些委屈,但懂得將專長轉換的她,仍接手許多老東家翻譯的案子,不僅薪水並不亞於以往,還能按照自己的節奏,規劃定期的度假。

為了怕錯過三個女兒的童年,多享受跟他們相處的時間,捨棄法律事務所合夥人,轉任企業不久的中嘉網路法務長劉建志,取捨之間也有一番掙扎。

儘管同業都笑他傻,覺得36歲不再好好衝一下,居然放棄當紅的併購領域,沒志氣地往企業裡蹲。

「想走的最主要原因,是我想要健健康康,活到能參加女兒的婚禮!」劉建志談笑之間,並非沒有盤算,擁有法商背景,擅長併購專業的他,即使已走馬上任多時,仍有不少同業與獵人頭公司向他招手。

 不過,並非每個人都有他們這樣的才能與機運。 萬寶華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劉玿廷認為,選擇輕鬆工作度日,或降級以求,本來就無可厚非,重點在於「你清不清楚你要的是什麼」及「輕鬆的職務背後伴隨的條件」?

若非常清楚自己的內在需求,覺得精神層次勝過物質,應該多花點時間享受生命,就要對工作有正確的認知。 

劉玿廷分析,高薪的工作,講求績效,通常都伴隨著較高的壓力;負擔較少、時間較充裕的工作,加薪、升遷的機會較少,也不可能有優渥的獎勵與福利。

尤其,終身雇用制泡沫化後,競爭能力若沒有提升,遇到瓶頸退出後,就很難再擠進職場。

因此,當你追求安逸的同時,是否問過自己:「這些以輕鬆換來的代價,你承受得了嗎?」 

盲點2. 嫉妒(Envy)---老闆不把我當愛將,我該去尋找我的伯樂 

嫉妒,就像座燈塔一樣,照不到自己的優點,卻忙著找尋旁人,無論遠近,不斷地跟每件事、每個人比較,只為證明自己的價值。

因此,「懷才不遇」的情節,天天都在辦公室裡上映,中央人力資源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王至中就碰過一個類似的例子。 

他指出,那是一個戰將型的人才,七、八年的耕耘,讓他在以銷售大型電腦系統為主力的外商公司取得一個業務主管的位置。 沒想到,隨組織變動,換了一個老闆,一向備受重視的他,突然感覺自己一哥地位不保。

幾次對業務發展意見相左,更加確信老闆對他有成見,便急著往外尋找自己的伯樂。情急之下,很難深思熟慮,他選擇產品與客戶都一樣的下游代理商,草率談個條件就跳了過去。

本以為換個小廟,一切就能如意順遂,雖然業績完全在掌握之中,卻沒料到把自己從外商單純環境,一下推到本土應酬文化的大染缸。 無論客戶或業務團隊,三不五時就上酒家,讓他極度水土不服,屢屢推託不去,刻意疏離的結果,開始覺得自己被排除在外,不到一年又急著離開。 

離開當下,同時有一家上市公司與下游一家小代理商意欲延攬。但性急的他,不耐上市公司較長的面談作業,只因被一家10人不到,規模更小的代理商老闆奉為上賓,端上業務最高主管位置,並勾畫出許多美好願景,完全沒有打聽業界風評,便點頭赴任。

短短兩個月,就發現老闆說話不算話,原本承諾的幾項津貼,用盡各種理由不給,一氣之下,撐不到四個月後又告陣亡。 

沒有靜下來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只為了不被重視的一口怨氣,賠上前面在外商七、八年優秀的名聲。 

王至中強調,捧著這張虎頭蛇尾的履歷,能敲門的公司,就像俄羅斯娃娃一樣愈來愈小,若想再進「名門」,擠上中高階位置,別人會拿「放大鏡」看待你過去幾段不愉快的「戀情」。

你也許會慨嘆,為什麼別人只會拍馬,就成為老闆眼中的「愛將」,自己努力半天,卻老是只有「礙將」的份? 

龍格企管顧問公司執行長梁興南提出三個思考層次: 首先,若你覺得自己能力夠,一定要想辦法爭取展現的機會,不單只是爭著上舞台,而是能讓能力變成文字與數據,讓老闆知道你在做些什麼。

若你只是悶著頭做事,一心期待老闆能知人善任,這樣的想法除了天真,也代表你欠缺良好的溝通能力。

 其次,你的專業能力夠強,但你的彈性、學習、解決問題能力是不是也足夠?和老闆的理念是否相符?因為即使老闆欣賞你,但一遇到跨部門合作時,你的情緒反應就變成一種阻礙,得花他更多時間去安撫,理念不和時,動輒針鋒相對,對他來說也是一種耗損。 

第三種情況,若老闆真的私心很重,刻意培植自己的親人或是自己的愛徒,你幾次爭取都沒獲得善意回應,一旦確定沒有學習的餘地,就請不要客氣,大方的去尋找自己的伯樂,以免浪費寶貴青春!

盲點3. 欲念(Lust)---職稱比現在好,對我未來升遷有利 

無論是參加同學會或拜訪新客戶,遞出名片的那一刻,「職稱」往往比「公司名稱」早一步成為對方眼神的焦點。 

此時,「職稱」幾乎與「面子」、「權力」劃上等號。

渴求權勢的慾望,自古皆然。若能步步高升,換個響亮的頭銜,當然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不過,對於個人職涯發展,該思考的是,你要的職稱究竟是個人頭銜(personal title)還是職位頭銜(position title)? 前者是為了業務推展便利,名稱經過「美化」,不能掌握實權,後者是企業職位架構的設計,擁有相對的權責與舞台。 

大部分的人會看到頭銜,而忽略背後的意義,李岳倫觀察身處金控業的朋友,就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一位在外商投信公司,掛的是經理,堪稱「超級業務員」的朋友,被本土公司祭出的「副總」頭銜所吸引。

 放下外商的光環,本以為從此一步登天,進到辦公室,才大驚副總早已人滿為患,而他手下只有兩個人,其他的缺額得靠自己物色、面談。 

薪水與過去差不多,卻得「校長兼撞鐘」,每天還有開不完的會,應付不完的行政工作,根本無心拼業務。不到六個月就吃不消,只好自認倒楣,就在前往香港私人銀行工作,臨行前深深體悟:「職稱不重要,賺錢比較實在!」 

劉玿廷指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常會拘泥在職稱與薪水,若跳槽後不如所願,立即會有情緒反彈,多半以草草走人收場。反之,若思考的是職稱帶來的舞台,因現有職務的權責限制了學習的空間,想挑戰自己從「低責任到高責任」或是「單一部門到跨部門」,藉著職稱改變,不消是規劃能力的好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veintai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