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大多離不開煙跟酒,但這兩樣東西的包裝上都會加註警語。可是,對於男人渴望追逐的成功,卻沒有人提醒他們在35歲分界線前該注意哪些警語…
30、35、40這三個年紀,像三個神秘魔咒,牽動著男人生涯的敏感神經。 

30而立,40而不惑,是從孔子時代就流傳下來的人生法則,居於兩者間的35,雖從未被特別定義,卻是所有男人心照不宣,愈逼近愈輾轉難眠,生涯中一條隱形的臨界線。

無論從工作、夢想、健康、婚姻來看,在無法回頭的人生不歸路,這條線都像是警告過了30,目標達成依然落後的人,不能再像小飛俠一般隨心所欲。因為體力與智慧顛峰瞬間即逝,這是決定你40歲以後人生的最後期限。 

35歲進入夏耘期

東海大學社工系教授彭懷真以四季農事比擬,說明35歲對男人的重要性。

他指出,以35歲為界,25~35歲是「春耕期」,此時要勤於下田幹活,彎腰播種。若轉換到生涯來看,田地代表的是產業與專業領域,種子則指的是實力。這個時期的男人雖然經驗不足,但是身體狀況非常好。

所以,要花大量時間在工作、談戀愛,不斷嘗試、探索,以當作基礎。越過35歲,到45歲之前,則進入「夏耘期」。此階段有兩個特色,一是陽光好,工作時間得持續拉長,二是要儘快除去阻礙升遷的的雜草,像是千奇百怪的興趣,並補齊不足之處,例如語言、學歷,以專注在本業上,累積跳升的能量。

彭懷真分析,這個時期的男人多已取得課長、副理、經理等中階管理職,加上多有了婚姻、小孩,時間與體力比前一時期有限,為了搶到好位子,必須把思考調得更「工具性」。 

所謂「工具性」指的是,在工作上,以老闆、績效為工作的核心,與晉升無關的個人滿足擺在後面。這樣的作法,看似殘忍,但就大環境思考,再過5年、10年,嬰兒潮人口大量退休,拼的人會立刻卡到位置,一旦沒擠進機會大門,過了40歲想要再搶,成功的機會就不大了。

無奈的是,這場戰役的贏家與輸家,在40歲後,無論財富、名聲、資源運用的差距,還會進一步拉大。

若以工作中最常犧牲的「親子關係」為例,贏家的資源充沛,永遠在兩性與親子關係上握有籌碼,起碼還能保有自尊;輸家輸的不僅是未來,因為手上的資源漸少,連家庭經濟與子女的教育環境選擇都無從掌握。

尤其,當45歲後的秋天,與55歲後的冬天一一降臨,在成功的人的眼中,由於心態仍處於春天,多半能從容地欣賞,反之,失敗的人,面對措手不及的蕭瑟與寒冷,只能懷抱著嫉妒、怨恨的心情,尋找同類取暖。 

35歲進入求職地雷區

在職場,35歲不僅是一條線,還是一堵堅硬的牆,因為許多企業徵求基層人員時,特別是在研發或技術職,都會把年齡上限訂在35歲,對於中途轉行的人,可說是不得其門而入。

為什麼35歲會被視為轉業的門檻?中央人力資源管理顧問總經理王至中分析,企業思考的是到了35歲,若還擔任基層職務,在薪資與管理上都不容易調適,加上新進人員對工作熟練需要養成期,而這個年齡多半成家也有子女,體力負荷與加班頻率多少都不如年輕人。

另外,全球人壽企業年金暨團險行銷事業部副總莫大斌認為,35到40歲是人生中體力、智慧處於高峰的階段,要讓這黃金5年產生最大效益,必須在35歲之前,釐清自己的志向,全力衝刺,才可能成為領先梯隊,至於能否再往上,就得憑運氣。

反之,若這個年紀還搖擺不定,頻換工作與產業,投資自己這麼多年的心血,不斷歸零,40歲不但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目標,且會逐漸成為落後群,一蹶不振。

中國上海奧美廣告客戶總監侯庠生就有深刻體悟,60年次的他雖然都從事跟廣告、品牌相關的工作,但是在30歲左右,頻於更換廣告代理與企業客戶的角色,接近35歲再轉換時,職務與薪資便明顯落後「始終如一」的同事2~3年,「還好我都是從事相關工作,且願意到大陸工作,才把差距拉近,像我身邊朋友大轉行,運氣就沒有我這麼好了!」 

最怕職場迷航

卓越人生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李飛彤提醒,35歲是確立人生目標的最後底線,卻也是最容易迷失的一個階段。

男人在迫近35歲時,同儕競爭的感受變得強烈,工作與婚姻的拉鋸,很容易讓人忘記反問自己,「我的核心價值是什麼?」第一種人是在30出頭即拔得頭籌,領先同儕的一群,他們多半志得意滿,急著在別人仍埋首職場時,搶先出來創業。

這時候,人脈、財富累積還不夠,經營條件仍然脆弱,若太相信自己,訂了太高的目標,或一有利可圖,便見風轉舵,忘記初衷,很容易淪落為以小搏大的「財務槓桿」,不小心就把過去多年的心血一口氣賠光。

另外一種是擔心自己走錯,只好窩在一個不喜歡的工作。因為找不到可以揮灑的舞台,便隱藏實力,處處計較、凡事向錢看,在鬱鬱不得志情況下,成就一直無法放大。

李飛彤認為,這個階段不妨試著「以終為始」,把「終」代表的「目標、夢想」倒回來看,在過程中設立不同階段,每個階段再設容易實踐的小目標,每當小目標達成,可以從中獲得安全感,又能檢驗方向的正確性,不會因為心急,捨棄智慧,在中年來臨前,弄得毫無轉寰餘地而全盤皆輸。 

婚姻,是推手也是殺手

在往前衝的同時,另外一半的心態,可以變成支持的力量,助他推向高峰,也可能變成最後一根稻草,消滅他的能力。莫大斌打趣的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不會是一個搞破壞的女人,」在35歲忙著衝鋒陷陣的時機,源源不絕的後勤補給,正是成功與失敗的關鍵。

台北市政府法規會主委葉慶元表示,若枕邊人天性愛計較,你便得花很多時間處理家務,無法專注事業,遑論長遠的規劃。

因此,莫大斌認為,另外一半寧缺勿濫,最完美的是能找到一個常相左右的靈魂伴侶,若沒這麼幸運,起碼也要找個七十分的人在一起,另外三十分靠時間磨合,若沒有父母的壓力,只要在孤獨中自得其樂,不結婚也沒關係。 

健康,視而不見的危機

若要把「工作」、「夢想」、「婚姻」、「生活」、「健康」這幾個人生中的重要選項排序,大部分35歲的男人,都會把「健康」棄於最後,甚至完全忽略。一位36歲長期熬夜的大學助理教授在今年小年夜忽然一隻耳朵失聰,另一位35歲,經歷兒子剛臨盆的喜悅,卻在上班途中,意外小中風的公務員,兩人逐漸復原後,回想這段經歷都大呼:「人生猛一下就空了,真以為自己回不來了!」 

ETS台灣區代表忠欣企業副總經理甯耀南認為,健康並非排序,而是要當成一個平台,當這個平台穩定,「工作」、「夢想」、「婚姻」、「生活」等排序才有意義。

年過40,看起來卻像35歲的台灣麥當勞行銷部協理曹昌傑,即是把健康當作平台經營。他每天九點前回到家,把握短暫家庭相處時間,便利用晚上十點到十一點半到健身房運動,以維持外型與戰鬥力。 

有些人會以達成某階段的金錢目標後,才給自己一個舒緩身心的機會,李飛彤提醒,健康是平日的功課,不該依附在目標達成之後。他笑說,許多朋友常會說:「要等到星期六、日才做什麼」,結果時間一到,想做的什麼一件都做不了,等到病痛的定時炸彈引爆,很多夢想與目標,都變成看得到卻搆不到的遺憾。

「因為健康靠的是經營,不是一次付清!」李飛彤強調。 

中國,又愛又怕的關鍵字

對於35歲,這個還能承受最後一次冒險的年齡,

中國,就像一個高風險高報酬的生涯投資。勝者,在一級城市呼風喚雨,創造生涯的另一個高峰;敗者,即使肝腦塗地,仍還死抓著機會的尾巴,繼續往二、三級城市,尋求翻身的機會。

莫大斌認為,去不去中國,是一種新的人生選擇題,在劃記作答前,得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符合自己興趣,我會不會後悔?」其中,家庭因素往往扮演關鍵。若自己想去,另外一半不同意時,得衡量「去中國」這件事,是不是大於「家庭」的意義,答案若是否定的,未來因放棄去大陸發展,事業無法突破時,也不要將怨言指向另一半。

其次,除了評估加薪與升官的誘因之外,還要考慮自己的能力,一旦決定過去,要將在台灣的過往切得一乾二淨,不要期待還有回來的機會。

另外,如大陸城市開化程度偏低,生活習慣與價值,你能不能接受,或管理上得重新調整等種種負向因素,若都不是你所顧慮的,表示你願意克服,就值得一搏,若你仍有疑慮,不妨延後,不要把中國大陸當作唯一選擇。

畢竟,「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後悔,在對的時間,選擇對的生涯,不管到了什麼階段,才能一直擁有快樂的能力!」莫大斌替將屆35歲的男人,下了一個警醒的結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veintai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