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創業的人而言,
不花錢就能當老闆看似容易,
但在創業專家眼裡,
正是因為有恃無恐,
失敗的機率往往高得驚人。
儘管金錢的損失不大,
時間與自信卻付出龐大的代價,
加上工作難找,
可能連回頭的機會都沒有。
若能釐清以下4個錯誤思考,
以縮短學習曲線,
無本創業之路才能走得順遂。

錯誤思考1
所有客戶來者不拒
 在中華民國中小企業協會擔任創業顧問多年的邱黎燦發現,無論是經營網拍、擔任顧問或靠體力、時間獲利,很多人只顧接單、衝業績,卻忽略估算自己的「服務能量」能不能支應,顧此失彼之下,導致服務過程怨聲四起,「無本創業就是靠口碑省下行銷成本,當好業績換來大量客訴,不就等於自掘墳墓?」
 所以,他認為,若你無法增加人手,便要清楚計算一己之力能服務到什麼程度,事前篩選客人,而非來者不拒。
 甦活創業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張庭庭進一步指出,接案型與創作型的人,常會遇到客源不平均穩定的難題,「有時一星期空著沒事,有時案子一來就多到沒辦法喘氣,產能與服務品質自然難以控制。」
 她的解決之道是,不妨將生產或服務流程拆解開來,設計一套SOP(標準作業流程),並以虛擬團隊外包的概念,自己從事最核心的部份,其餘的周邊分工出去,以兼顧質與量。
 舉例來說,若突然接到好幾個平面廣告的案子,你可以專攻文案,其餘設計分包給其他人;或是翻譯一本大巨頭的書,可以找同是翻譯的同業,分篇章合作,「無論是同業或異業,當你建立愈多人脈,遇到急件或數量驟增的案子,方能減緩產能的壓力。」張庭庭做下結語。

錯誤思考2
沒有把隱形成本算進來
 龍網科技行銷公關部總監梅驊以自己創業經驗指出,當初在網路上賣電腦,覺得存款增加,以為賺了不少錢,沒想到因忙不過來,請了一個祕書後,每月3萬多的薪水,一扣下來,才發現原來自己努力賺的,根本不及過去上班的月薪。「即使是無本創業,估算成本與定價時,一定要把預定給自己的薪水算進來。」
 張庭庭則提醒,接案型的人也常會犯這樣的錯誤,以為結案時銀貨兩訖即可,忘了估算事前提案、執行時溝通以及收款所耗費的時間與機會成本,以致於入不敷出。
 即使知道該計算這些隱形的成本,但面對不景氣,為了在競爭激烈的標案中勝出,還是有人不得不在價格上讓步,忙到最後才發現「賠了夫人又折兵」。
 「若能建立品牌,拉高專業感,讓客戶直接找上門,才能避免價格肉搏戰,服務溝通成本才會降低,」張庭庭強調。

錯誤思考3
公司的錢就是我的錢
 「你花掉的錢,永遠比你想的多,」張庭庭一語道破創業初期的盲點。
 由於創業者每天忙得焦頭爛額,加上多是一人公司,常有「公司的錢就是我的錢」的觀念,造成公帳與私帳不分,總是憑感覺判斷數字,以致於永遠搞不清楚自己事業到底有沒有賺錢,獲利到底是多少?
 要解決這個問題,她建議無論多忙,都要養成每天記帳的習慣,其中,最重要的是看懂「現金流量表」、「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3大基本報表,並以專款專戶管理財務,才會清楚知道現金流向,做好管理與決策。

錯誤思考4
抱著「進可攻退可守」心態
 若你選擇無本創業,抱的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心態,在中華民國企業講師協會祕書長桂世平看來:「以創業成功鐵則,這種可有可無、隨時找退路的人,肯定會失敗!」
 他認為,創業的確應該設好「停損點」,把最壞情況準備好,以避免盲目的樂觀,弄到不可收拾。「一旦有了這些準備,就得壯士斷腕,全力以赴,才有站穩腳步的可能。」
 另外,桂世平也提醒,因為沒有資金,沒辦法請人,一切都得靠自己,所以必須確認技術與人脈皆成熟,手上有現成的客戶,才能降低失敗率。否則貿然跳出來,業績從零開始,既要打仗又得承受毫無進帳的壓力,挫折感與日俱增,很容易就會打退堂鼓。

 

出處:Cheers 第107期 2009/08/01 出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veintai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