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蝸牛與烏龜,有太多相似之處:它們草食、溫馴、速度慢,最重要的是都馱著一個殼,可以即時躲避危難。

在人群中,同樣也有蝸牛與烏龜的蹤影,不過,它們並非彰顯於外在,而是潛身為性格一部分,在你我身邊出沒。

 

有著蝸牛性格的人,多半貌似溫吞、老實,盡忠職守,卻有著極其敏感的內心。

在別人口裡率直、單純的他們,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觸動地雷,屢成否定自我的負面能量,所以,人前人後,他們總是需要不斷地「自我療傷」。

源於視野的不足,加上不擅變通的性格,正面思考在他們身上,幾乎起不了作用,取而代之的是,他們開始在心裡構築一個護衛的硬殼。這個硬殼,在他們口裡常常是「疼惜自己」的一種託詞,實則為一種「受害者情結」。

當受別人批判、拒絕或冷落之際,只要躲進這個硬殼裡,現實立刻與他無關,他只需感嘆生命的不公平,疾言厲色地指責對方,責任就會悄悄的逃走。常常,旁人在煙霧彈中難分黑白,有時一面倒的支持,讓他不必殘酷地面對自己,也就放了自己一馬。

然而,這如雨燕自唾而成的空殼,其實不堪一擊,擋不了風雨,更侈言防敵,充其量只能供自憐時藏身,而因為老是躲躲藏藏,除了讓自己前進速度趨緩,長年原地踏步,甚而,當眾人看破手腳、漸行漸遠,他仍井底觀天、樂此不疲,絲毫沒有自省與警覺。

觀看蝸牛一族的人生軌跡,習慣說三道四、自哀自憐的他們,在升遷與成長的牆壁上,往往別無他物,只剩一道長長的口水,而那背負一生,充滿安全感的硬殼,稍不留神,就會被一雙大腳或是急駛的輪胎粉身碎骨。

而烏龜呢?同樣扛著硬殼、步履緩慢,為何蝸牛的生命脆弱易逝,而烏龜卻能永保長壽?仔細觀察烏龜的特性,就不難理解。

首先,他們目標非常簡單明確,就是回到大海,正因為目標顯而易見,在路途當中遭遇的險惡,都阻撓不了他們的方向,所以,對於生活裡的挫折,往往淡然處之,也比別人多了更多的耐心。

有時,遇到不能對抗的外力,索性將頭尾手腳縮回殼裡,任憑對方辱罵、搥打、踩踏,等到風平浪靜,伸伸懶腰看成夢一場,清醒後繼續自己心中堅定的方向,你我熟悉的「龜兔賽跑」的寓言,不就是歌頌成功無關資質優劣,只要如烏龜般持之以恆。

另外,為求安全感,在心裡構築一個無形的殼,本無可厚非,比起蝸牛稍有動靜,即鑽入殼內躲避,不求上進的神經質,烏龜的殼不像是盔甲,反倒像是一種自我要求,謙卑的負重。

如同胸懷大海,一心取經的苦行僧般,因為這無法卸除的重量,讓自己無法驕傲,堅持心中的信仰,不卑不亢地低著頭向著目標前進,直到哪天到達為止。

 

同樣是有殼的人生,蝸牛與烏龜,你會選擇哪一種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veintai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